火车上定下的承诺
夜幕低垂,列车穿过霓虹闪烁的城市,驶向远方。
招商车研电子信息事业部总经理樊海龙倚靠在车窗旁,注视着窗外一闪而过的灯光,心中却是万千思绪。他低头看着手中的文件,上面写着两行醒目的字:“汽车智能安全评价规程(AI-SAP)/汽车智能驾舱评价规程(AI-CAP)。”
坐在对面的招商车研电子信息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戡,此时正手持平板,一边快速翻阅项目背景资料,一边低声自言自语:“国内没有先例,国外的评价体系也不完全适配……看来,这不是一场小战斗啊。”
“这确实是一场硬仗。”樊海龙放下文件,目光坚定地看着王戡。“但我们不能等,集团‘第三次创业’提出要大胆探索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要加速推进。智能汽车是未来大势所趋,我们有责任走在前面,为行业树立标杆。”
摇晃的列车仿佛为这番话平添了几分力量。王戡抬起头,推了推眼镜,嘴角扬起一抹笑:“樊总,这活儿,我陪你一起干,大不了天天睡办公室!”
“这可是你说的。”樊海龙笑了,伸出手。两人郑重地握手,一份承诺在列车上达成。
AI-SAP、AI-CAP核心技术团队
从零开始的奋斗
AI-SAP与AI-CAP的立项正式批复后,招商车研电子信息事业部迅速组建了一支由精干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拉开了这场技术攻坚战的序幕。
然而,万事开头难,两个规程作为行业首创,团队既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充足的数据资源。
项目启动攻坚会
“从零开始,这才有挑战。”樊海龙在项目启动会上坚定地鼓励团队成员,“困难再多,只要我们敢想、敢做,就一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任务启动,实验室彭靖、丁雪聪等专业技术人员也迅速进入状态。团队成员们分工明确,王戡不仅要协调项目进展,还要参与规程设计。他常常一边调研客户需求,一边和团队成员讨论技术细节,“这个参数优化可以再做深一点,要不数据偏差还是会大。”
就在团队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时,另一个关键人物加入了团队。覃延明——电子信息事业部另一位副总经理,接过了实验环节和技术验证的重担。
实验室的“马拉松”
覃延明的加入为团队注入了一股新动力。他性格沉稳,对细节有着极高的要求。实验室里常常能看到他盯着测试车辆的数据,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一次测试中,车辆在切入场景中偏离了预定路线。团队陷入一片焦虑之中,而覃延明却显得格外冷静。他仔细查看了每一个测试参数,随后对技术员们说:“别急着推数据,我们把场景建模再过一遍,找出问题的根源。”
三天后,团队调整后的车辆测试终于取得了成功。覃延明握着手中的数据打印稿,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这一步走对了,我们可以继续了。”
反复推敲复杂道路场景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调整中,团队成员们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团队连续三天三夜待在实验室里,为了一次关键测试的数据优化奋战不休。
“这个场景好像还是不对劲。”凌晨一点,王戡皱着眉头盯着屏幕上的数据。一旁的技术员揉着通红的眼睛,小声嘀咕:“再不成功,咱们得住在实验室了。”
“住在实验室也挺好,省得堵车。”覃延明一边调侃,一边翻看调试结果。“不过,这次我们一定能找到问题。”
实验室里响起一阵疲惫的笑声。正是这样的乐观和坚持,让团队在一次次重复中始终保持着干劲。最终,在一次全员注视下,车辆完成了最后一项测试,所有数据采集完毕。
“成了!”王戡兴奋地喊了一声,整个实验室都欢呼起来。樊海龙坐在椅子上,轻轻呼出一口气,笑着说:“终于看到希望了。”
火车再启 新的目标
AI-SAP与AI-CAP成功问世后,引起了行业巨大反响。
自AI-SAP和AI-CAP推出以来,迅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在媒体领域,获得央视新闻三次专题报道,并赢得了多家权威媒体的深度关注与报道;在汽车行业,20余家主流车企主动问询,表达了对项目合作和技术咨询的浓厚兴趣。这一系列积极反响不仅彰显了两规程的市场影响力和技术实力,也标志着招商车研在推动行业智能化、安全性标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故事的结尾,又是一趟开往外地的列车。樊海龙、王戡和覃延明坐在一起,讨论着下一步的规划。窗外风景依旧,而三人的目光却更加坚定。
“这次我们不只是赶上了行业浪潮,而是推动了潮流。”樊海龙自信地说道。
“没错。”王戡点头,“‘第三次创业’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覃延明微微一笑:“接下来,是不是该讨论下智能网联的方向了?”
列车的鸣笛声中,新的征程悄然启程。(招商检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