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技术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凭借一股不服输‘牛劲儿’,慢慢摸索、与问题死磕到底。”在劳模人物专访中,赵瑞林如是说道。
赵瑞林排除设备故障
赵瑞林是招商公路甬台温高速的一名基层工作者,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年如一日扎根高速公路机电运维一线,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牛劲儿”,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了从技术“小白”到高级技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和温州市劳动模范的蜕变。
赵瑞林(右)与团队研讨技术
2004年,初出校园的赵瑞林加入了甬台温高速。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出身的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机电工程师。但在甬台温高速开始从事隧道中控业务后,他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小白”——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能用上的很少,适用于高速公路隧道的就更是屈指可数。为此,他放弃了业余休闲娱乐时间,一头扎进了业务学习。日常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他总是追着老同事请教,刨根问底了解情况,直到弄懂弄清。
为锤炼自己的实践技能,赵瑞林多次报名参加机电技工职业技能比武、维修电工技能比武等竞赛活动,均取得不错成绩。靠着刨根问底和反复琢磨练习的“笨办法”,赵瑞林在短短数年间熟练掌握了隧道内几乎所有设备的性能、原理和检修技巧,啃下了许多“硬骨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隧道所外勤。
2013年7月,赵瑞林接到了改造雁荡收费隧道所食堂电路的任务,这是他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完整的机电项目。当时,所里食堂的电路经常跳闸,赵瑞林排查后发现故障位置在厨房空开盒的暗槽内,里面的电线已经烧焦碳化。由于食堂建设期的线路多暗敷于墙体内,电线难以通过正常抽拉进行更换。因此,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全面更新厨房和餐厅所有线路。
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说干就干,利用隧道常规工作之余和休息时间做好线路勘察、负载计算、立项采购、施工安装等工作……如蚂蚁搬家般历时近两个月完成了食堂线路更新改造工程。改造后的食堂线路安全规范,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赵瑞林(右)与团队测试隧道模型
2016年,赵瑞林已竞聘成为一名收费隧道所系统维管员,其中一项工作职责就是隧道外勤团队的队伍建设。由于高速公路的特殊性,隧道特情处置难以实现现场教学,隧道内设备设施维护的实操培训也难以常态化开展,实训和实践机会少,导致新员工对隧道现场结构了解不足,业务技能提升慢。于是,赵瑞林萌生了一个新想法:为何不制作一个隧道模型用于新人教学呢?想法有了就开始行动,市面上没有可借鉴的例子,那就从零开始。他带领团队自行设计、施工,不断试验论证最佳方案,加班加点攻克技术难关,2016年至2017年间先后完成了第一代和第二代隧道模型的研发制作。
2019年末,为了让隧道安全管理可视化、具象化,公司决定研发新一代隧道全仿真沙盘模型。此时恰逢新冠疫情暴发,团队无法线下聚集开展工作。为确保工作进度,他带着任务与问题“死磕”,通过网络会议组织团队成员头脑风暴,寻找设计思路,编写实施方案。疫情防控形势缓解后,赵瑞林第一时间组织团队进行方案验证和实施。在不断讨论、验证、失败、摸索,再重新讨论、再验证、再失败、再次寻找解决方法的无数次循环中,项目逐步成形。最终,经过近七个月的努力,第三代隧道全仿真沙盘模型顺利完工,并成功通过通电测试。该项目后来还成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遇到问题、“死磕”问题、解决问题,干字当头、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老黄牛”……近年来,赵瑞林作为主要参与人,先后攻坚完成了创新项目10余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在平凡的技术岗位上淬炼了非凡价值,书写了招商人守护道路安畅的精彩故事,展现了集团“第三次创业”中的奋斗实干力量。(招商公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