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园区规划图
攻坚克难奋勇争先,潮头勇立大干快上。作为深化央地合作、优化结构调整、助力东北全面振兴的新项目、新平台、新模式,三年来,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作为、创新发展,园区开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21年,辽宁省、大连市与招商局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太平湾。这一重要举措,不仅承载着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招商局集团三方合作的殷切期望,更是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太平湾合作创新区自此扬帆起航。
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港区照片
三年来,这里不断刷新进度条。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按照“创新驱动,内外循环,央企抱团,振兴东北”总体开发思路,将“创新”与“合作”作为发展驱动力,高效建设“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探索“央地合作”新路径,逐渐走出一条开发模式特、体制机制新、营商环境优、产业布局佳的创新发展之路,开发建设驶入快车道,一幅集“港产城融创”于一体全新产业新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崭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创新篇丨建设“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办公楼
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创新性地提出了“管委会+开发公司”的“专属综合开发”模式。太平湾管委会是东北首家“法定机构”模式的园区管委会,提供产业发展、投资促进、城市管理等服务。招商局太平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由招商局集团联合省市共同成立,负责合作创新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推动“央地共建、政企合作”深度融合。这一模式不仅为太平湾的开发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这一模式下,太平湾合作创新区不断深化园区赋权全市试点工作,牢固树立全链条赋权和全周期服务的审批服务理念,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2023年7月1日,《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为太平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开启了政企合作新型园区的先河。它明确了合作创新区的发展原则和目标、管理体制、开发运营模式、管委会职责权限、产业发展、服务保障、监督机制等主要事项,为太平湾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条例》的助力下,太平湾合作创新区进一步深化了园区赋权全市试点工作。结合试点工作,创新区牢固树立全链条赋权和全周期服务的审批服务理念,建立了权责边界清晰的赋权工作模式。
截至目前,太平湾管委会行政事权累计达2,030项。这一赋权模式赋予了园区更大的自主权,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简化审批环节,为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奠定了坚实基础,持续推动园区战略能级的跃升。
太平湾政务服务中心
行稳致远 法治保障 为央地合作新模式打牢根基
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创,太平湾敢为东北先,在体制机制、发展模式、产业布局上全面创新,持续导入先进管理方案,用创新激发区域发展动力。
财政政策“只予不取”、各类指标“应保尽保”、管理权限“能放皆放”。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平湾管委会共获139项市级行政职权,成为大连唯一实现征地组卷直报省自然资源厅的园区。
此外,太平湾合作创新区还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管理办法和政策,全国首个“签约即出照”管理办法、东北首创跨省“异地打照”、实现全省首个“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全程网办等。《招标投标“评定分离”办法(试行)》正式颁布实施,太平湾成为辽宁省首个正式实行“评定分离”电子评标的区域。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太平湾的营商环境。
改革创新 为太平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打牢园区发展基础方面,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全力推进太平湾围填海历史问题的解决。202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自然资源部正式同意太平湾综合港区项目海域使用申请,太平湾开发建设踏上新征程。
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太平湾合作创新区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围绕持续创优营商环境、鼓励支持企业落户、聚焦资源要素保障、聚力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对入驻的企业、机构和项目给予精准的政策支持。
合作篇丨加快“一区多园”建设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深化中央企业与地方合作,规划建设大连太平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同意,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的《深化辽宁沈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中,明确“支持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开发建设,着力打造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特别示范区”。
2022年12月,辽宁省商务厅(省自贸办)正式下发《关于同意将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纳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协同发展区的批复》,标志着太平湾进入“准自贸区”时代。
2023年,太平湾合作创新区获批首批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
三年来,被国务院国资委确立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企业主导开发的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太平湾,始终聚焦“深化央地合作、助力东北振兴”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两年现雏形,五年成规模”的发展目标,立足“一区多园”产业布局,央企抱团、整合资源,联动各方优势力量,全力推进建设创新型东北振兴新区。
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坚持“港产城融创”联动发展的总体原则,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围绕“大装备、大物流、大数据、大健康”4大方向,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2大驱动,打造3大支柱、3大主导产业,培育N个增长点,形成“2+3+3+N”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产业布局上,太平湾合作创新区高质量推进“一区多园”的战略布局,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新能源新材料、船舶与高端装备制造、粮油供应链及临港冷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围绕项目精准对接、精准招引、精准培育的目标,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吸引了一系列产业链项目的集聚。通过强化延链补链强链的方式,以头部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生态圈”正在加速构建。
三年来,太平湾合作创新区与多家知名企业围绕不同产业方向进行了深度合作,规划并建设了多个产业园和项目基地。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太平湾带来了先进的产业技术和丰富的产业资源,还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
风电产业园
风电方面:太平湾与三峡新能源集团央企抱团,成立合资公司,实现首批25万千瓦海上风电指标获取,庄河V项目开工建设。太平湾风电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000亩,“十四五”规划1500亩,重点围绕海上风电产业,推动“产学研检融创”协同发展,着力构建集研发、零部件及整机生产制造、产品认证、总装、运维为一体的风电产业体系。已实现风电主机、塔筒/桩基、新材料叶片、海底电缆产业导入,运达股份主机厂、水电四局钢结构厂已于5月投产运营,于8月正式列入国家规模工业企业统计名单。未来,随着海底特高压电缆项目、风电新型材料制造基地项目投资建设,太平湾风电产业将从点到线及面,正式迈入“全链条”“集群式”发展新阶段。
风电产业园出品的产品,93米长的管桩
绿色甲醇方面:通过业务合作、开发建设和产融联动等多种方式,聚焦于醇氢汽车的制造与推广、绿色甲醇的制采与贸易储备、甲醇加注体系建设等领域,共同打造醇氢产业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
氢能产业园
氢能方面:以氢能整车及燃料电池为核心驱动,建设氢能产业园区;组织首批战新企业入园签约;同时,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加速绿电制绿氢、综合能源站(加氢站)等项目建设。
临港冷链方面:太平湾与中国化学集团旗下中化学建投公司组建合资公司,积极推进临港冷链产业项目建设,桩基施工已按期完成,启动临港冷库及加工厂主体工程建设。同步加强产业战略投资者引进与产业招商,工程建设与产业导入有序推进,为开港投产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粮油供应链方面:2023年11月3日,象屿植物蛋白加工项目签署投资协议,落户太平湾。该项目将在太平湾粮油供应链产业园开工建设,旨在打造现代化大型粮油加工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凝胶新材料、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一系列在新能源新材料、粮油供应链、临港冷链等方面的项目落地,众多产业集聚太平湾创新发展,彰显了园区充分发挥央企引领作用,聚焦“一区多园”,加快推进产业导入,打造发展“新高地”的强大动能。
一座未来之城正萌芽破土、向新而生
航道疏浚工程
港口支撑,航道及散粮码头口岸设施已复工建设,加速推进。已获国家口岸办同意将太平港港区扩大开放列入2024年度口岸开放审理计划。
住宅区星湾汇
城市配套,健全要素保障,正推进国空规划法定化程序;乡镇规划已完成编制并报审;同步开展区域市政、交通、防洪等专项规划;合理制定年度土地收储及出让计划,做到“能组尽组,应征尽征”。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滚动开发、稳步推进”开发总原则,按照“满足功能、适度超前、稳健经营、严控成本”工作思路,谋划开展“打基础、利长远”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首批配套住房竣工验收,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完成硬装,永宁回迁房正式开工建设。不断加强水电气暖等基本配套建设,保障生产生活配套需求。原水管线及净水厂竣工投用。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线工程基本建成、尾水管线已开工建设。首开区骨干路网基本建成,港区道路不断延展。实现首开区各载体项目正式供电,气源站及中压管网、集中供热、通讯网络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展望未来,太平湾将继续秉持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促进央地融合发展,推进开发建设高质量发展,积极助力集团全面加速推进“第三次创业”,加快建设集“港、产、城、融、创”于一体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特别示范区,奋力谱写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太平湾新篇章。(招商局太平湾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