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事关民族存亡的生死决战中,招商局先辈勇赴国难,始终站在抗战洪流前沿,护船保产、沉船御敌、抢运人员、输送物资、支援前线、运送文物……为保存民族工业血脉、守护中华文明火种浴血奋战。招商局以赤诚报国之志、钢铁般的意志、忠诚与担当,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作出贡献,深刻彰显“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的企业价值观。百年招商局特别推出“抗战洪流中的招商局”系列策划,今天带来第三期:《六大江轮入川 险境中创造奇迹》。
川江自古被视为天险,航道狭窄、暗礁林立,可曾想象80多年前4000多吨的江轮可溯川江而上。1938年,招商局“六大江轮”入川,史无前例的创举,在中国战时交通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抗战期间,江轮入川路线图
“江顺”“江安”“江华”“江新”“江汉”“江建”……在武汉招商局长江历史文化中心,“六大江轮”及反映川江之险的一张张泛黄照片引人注目。
招商局长江历史文化中心展览介绍“六大江轮”入川历史
“江新”轮
“江顺”轮
招商局先辈们力克艰难险阻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与天险较劲,驾驭巨轮冲破险滩,他们以饱满的爱国热忱、大无畏的精神、娴熟的航行技术,闯过无数天险雄关,创造了奇迹!
绝境中的破局之选
1938年10月的宜昌,江风里弥漫着硝烟的气味。武汉沦陷后,云集在宜昌的招商局等各公司江海轮船成了日军空袭的主要目标,除继续上驶进入川江,别无出路。
历史照片反映川江之险
川江自古被视为“天险”,航道全长647公里,海拔高度落差145米,江水流速超过6海里/小时,最急流速达到13海里/小时。自清末川江开行轮运以来,最大船只从未超过1200吨。时值抗战危急关头,“可以上驶的轮驳限期上驶,确认无法上驶者将一律毁沉”,在此情形下,招商局江海大轮必须设法入川。
为江海大轮安全入川,招商局与其他航商共同组成“试航长江上游委员会”,拟订大轮入川计划,着手准备冒险上行。在入川江轮中,“江顺”“江安”两轮毛重均为4327吨,居招商局江海大轮之首,连同“江华”(3962吨)、“江新”(3372吨)、“江汉“(3962吨)、“江建”(2770吨),被称为“六大江轮”。
1938年11月13日清晨,作为试航川江的第一艘江轮,“江顺”轮从宜昌起航,上午抵达庙河,途中航行了4小时,并未出现特别的险情,大型江海轮船进入川江的试航首战告捷。
继“江顺”轮后,“江安”“江新”“江华”“江汉”轮陆续上驶。由于5艘大型江轮停泊庙河,目标过大,尤其是江水涨落无常,极易走锚,经详细勘察评估,招商局决定江轮继续上驶。
水流湍急的川江
泄滩、新滩、崆岭号称川江三大险滩,是川江航行最为艰险的区段,招商局六大江轮试航三大险滩,堪称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1938年12月,各轮开始试航这一地段。当“江顺”“江安”两轮上行至最为险要的泄滩时,竟连续绞断3根直径3寸的钢丝缆绳,却仍无法通过,反而被急流冲退,几乎发生碰撞。“江顺”轮依靠自身动力已无法上行,船身被急流冲击反而下滑,经几番努力,“江顺”轮才退出滩头,与“江安”轮停泊于泄滩下游。
滩险中的攻坚之举
川江原有土法绞滩费时误事,由于经费无着、人才设备缺乏、滩民反对等,一直未能改进。“江顺”轮上滩失败后,为保证大批内迁物资顺利入川,招商局提出使用机器绞滩的建议获准,专门的“绞滩委员会”成立。
当时,武汉岌岌可危,川江水位渐枯,滩险已成,大量人员和军公物资亟待从宜昌抢运入川,大批江海轮船须向川江撤退,这一切均有待于川江机器绞滩建设成功。
人工方式的绞滩
设备征集成了难题,绞机、钢丝缆绳多靠进口,异常匮乏,汉口航政局决定首先在宜昌、汉口两地分别征集。招商局筹划江轮入川时,就考虑过大型江轮必须借助机器绞滩站方能通过滩险,故第一时间响应,积极配合筹集物资。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各种物资机件源源运至宜昌,基本解决绞滩工具紧缺的燃眉之急。加上由长江航业联合办事处提供缴获的日本钢质趸船,费时数月,泄滩绞滩站始告完成,施绞能力达3000吨,一经投入使用,迅速展示出良好机动性。在招商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战时川江绞滩技术实现大突破,为拥挤在宜昌的约200艘大小轮船和上千只木船过滩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提高了川江航运效率。
巨轮终破川江险
1939年1月11日清晨,借助全新的绞滩工具,“江新”轮通过泄滩,当天抵达巴东。“江华”“江汉”两轮也随后到达。当时正值川江枯水,“江顺”“江安”两轮上行只能暂时搁置。为避免遭日军飞机轰炸,2月5日,“江新”轮首先破浪上驶,抵达奉节。次日,又有“江汉”轮抵达。2月8日,“江华”轮航行至巫山。三大江轮在奉节、巫山停靠了一个多月。其间,三大江轮分别投入疏运兵工器材的工作。
“江安”轮
同年4月,“江建”“江大”“快利”三轮获放行,接续上驶,先到庙河,再抵新滩。“江顺”“江安”两轮也上行至泄滩,等候汛期江水上涨。6月21日,“江华”“江新”“江汉”三轮从奉节驶抵万县。万县至重庆航道以观音滩和蚕背梁两段最为险要,蚕背梁段江中突起一条石埂令人望而却步。经招商局专业人员详细勘察,认为条件许可时完全可以通行,下令“江新”轮在水位相宜时开航。
6月29日,“江新”轮顺利抵达重庆唐家沱,8月4日,又有“江汉”“江华”两轮驶抵重庆,10月12日,“江安”“江顺”相继平安到达。至此,除“江建”轮暂泊台子湾外,其余5艘大型江轮
全部安全抵达重庆。加上招商局同期入川的另外12艘小轮,撤进川江的船舶总吨位达到25000余吨。
川江自开通轮运以来,因船难时有发生,对船舶技术性能要求十分苛刻,马力大、吨位小、吃水浅,成为川江轮船的基本要求。招商局六大轮试航川江成功,各航运公司船舶纷纷跟进,为战时川江交通运输增加了大批生力军。招商局、三北等公司的拼搏努力,达成中国近代航运史和战争史上的创举,为保存中国航运业的有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庆时事新报》报道江轮入川的特写:《艰巨的航程 江新轮驶渝经过》
抗战洪流中,招商局以重达三四千吨且船型不宜航行川江的大型江轮试航,获得成功并投入营运,中外报章对这一艰巨的航程无不争相报道,盛赞船员的满腔热情、豪迈气概和娴熟的驾驶技能,认为“这是航行技术上的奇迹”。
长航集团运营的“长江叁号”高端游轮航行在三峡水道
如今的川江,依旧滚滚东流,各类船舶便捷穿梭,早已不在话下。招商局集团旗下长航集团运营的“长江叁号”高端游轮,搭载着各方游客往返宜昌、重庆,舒适、平稳、安全畅游长江,领略三峡壮美风光。招商局集团旗下的各类船舶更是搭载货物通江达海、驶向全球、惠及世界。
招商轮船旗下的“新伊敦”轮
那些曾在险滩中驾驭钢铁巨轮破浪前行的招商局先辈们,若看到用勇气守护的航运火种,如今已成联通世界的庞大物流网络,定会甚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