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股价:
  • …… 0.000 0.00 0.00%

人民日报 | 江门高新港:“聪明港口”里的AI“奇观”

2025-04-07新闻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在广东江门,区北乐开了30多年的龙门吊,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他直言:“在码头上工作,风吹日晒,爬高走低,辛苦不说,还很危险!”

  可当记者日前走进中国外运江门高新港,却见区北乐端坐在港区办公楼7楼的中控室里,头顶吹着空调,眼睛盯着电脑屏幕,一手握一个游戏手柄样的操纵杆,满脸的气定神闲。

  “我这就是在开龙门吊啊,而且现在一个人操控4台,也能轻松拿捏!”他的话,令人大吃一惊。

  “那是得益于AI智能操控的加持。”江门高新港总经理张涛解释道,实际上,龙门吊移动运行、吊装集装箱的作业,大部分由系统自动控制;只在吊具运行到离箱顶50公分的距离时,才切换成人工模式,由师傅们接手,借助安装在机身和吊具上的高清摄像头,远程“微操”对准锁孔,旋转扭锁,再稳稳吊起……

  区北乐感慨,现在不仅工作环境舒适、安全,还把单箱人效提升了3倍,人工作业环节减少了60%。果然,隔窗眺望,随着他手上的细微动作,远在江边一线几台橙色龙门吊正“听话”地运转自如。

  这一幕,是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全面落地“AI+物流”应用,探索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新能源等与物流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推动码头管理和服务“智慧化升级”的一个缩影。

  江门高新港坐落在江门高新区一带的西江之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内河港口之一。环视偌大的港区,几乎不见人的影子,整个作业基本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我们的智能码头系统利用AI技术,实现场内作业任务指令自动分配。”张涛一语道破。

  “滴——”清脆的提示音响起,一辆运送集装箱入港的货车,缓缓驶入码头智能闸口,高清摄像头“闪电”识别车号和集装箱号,8秒后,“验放通过”。

  进场后,司机苏师傅手机里,“外运e港通”小程序随即显示出一条最优路线,像导航一样指引苏师傅往前开。3分钟后,集装箱顺利到达系统规划好的指定堆场,再由“远控”龙门吊抓取并码放整齐。

  场内集装箱到了装船出口的时间,任务单据一导入,系统便指挥自动驾驶电动集卡,“算准”时间开到堆场;装柜后自主导航,一路精准规避沿途障碍,沿最优路径到达指定的码头岸桥;等待集装箱被吊运装船后,再有序驶离……

  图为自动驾驶电动集卡

  整个过程,自动驾驶集卡与堆场、码头的龙门吊‘默契’配合、无缝衔接,“这就是被AI全程规划的集装箱‘旅程’。”码头操作部负责人徐飞指着中控大屏,自信地说。

  而在客户眼里,这套“聪明码头”的日常运作,也从过去的“两眼一抹黑”,变成了如今的透明、可追溯。这不,江门本地金羚电器有限公司关务总监李德林正用手机上的“港航AI助手小运”,追踪自家货物的动向。

  “帮忙查询CAAU2479859集装箱预计什么时候有装卸作业”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小运为您查询到以下答案……”

  这背后,是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积极探索Deepseek与自身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2025年3月,“港航AI助手小运”上线,依托Deepseek大模型能力,能精准识别用户复杂的查询意图,并给予即时响应。

  图为港航AI助手小运

  用了一段时间后,李德林赞叹,无论是查询泊位计划、集装箱动态还是装卸船进度,只需输入简单的自然语言指令,系统就能快速给出准确答案,而且24小时在线,“大大地提升了企业对港口内信息的知晓度,得以更合理地安排作业时间,助力我们的产品出口更加高效顺畅。”

  在江门高新港,AI技术及场景化应用,破解了传统码头作业中存在的效率瓶颈、高度依赖人工以及安全生产风险高等痛点,带动港口物流行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此,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AI+物流”战略,聚焦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方向,进一步探索大模型在供应链预测、智能仓储、智能客服等场景的应用,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打造更智能、更绿色、更可靠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推动物流行业全链条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