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命题,发展绿色物流成为构建高质量现代化流通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自2022年3月以来,中国外运基于长期深耕物流行业的经验以及自身碳排放情况,实事求是地研究并描绘了公司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并将“双碳”工作落脚点聚焦在绿色物流领域,提出了“绿色物流生态建设践行者与创新者”的发展愿景,发布了《中国外运绿色物流白皮书》,落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示范应用。
绿色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
结合自身经验及深入研究,中国外运通过应用更清洁高效的生物质燃油、LNG能源,电动物流车、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等,形成“绿色供应链解决方案”,将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同时应用中国外运自主开发的“碳足迹计算器”,为绿色供应链估算碳排放具体数值。
中国外运自主开发“碳足迹计算器”
基于“碳足迹计算器”的应用,中国外运还通过购买国际VCS(自愿碳减排交易项目)+I-REC(国际绿证)的碳汇组合,携手通讯设备客户打造全国首例空运“端到端”碳中和项目,对产生的碳排放进行碳抵消,真正实现了“端到端”物流服务碳中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低碳减碳供应链解决方案。
绿色物流数智化解决方案
中国外运重点关注物流行业前沿科技应用,深耕行业客户供应链上下游场景,在“场景+科技”“客户+科技”的规模化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今年力争构建“零碳+智慧”仓库/园区。
中国外运宁波北仑物流园区自动化示范项目
以中国外运宁波北仑物流园区自动化示范项目为例,项目针对跨境电商行业出入库量大的特点打造方案,融合AI视觉识别、激光SLAM导航、穿梭车与提升机设备、智能调度算法、AI定位识别等技术,帮助客户提高供应链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方案实现整体存储能力提升超40%,拆零拣选效率提升超50%,主要服务长三角地区保税出口集拼和进口跨境电商业务。
绿色物流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中国外运积极探索更清洁高效的生物质燃油、LNG能源以及更多的电动物流车、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等环保应用。截至2023年,中国外运使用的“氢”燃料重卡总运输里程累计约48800公里,叉车电气化率达到75%以上;同时,电动城际配送车辆、干线运输车辆和牵引车等设备也在中国外运的物流场景内广泛发挥着“减碳,降能”的重要作用。
中国外运黄埔仓码公司22台电动牵引车头采购项目
以中国外运黄埔仓码公司22台电动牵引车头采购项目为例,项目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根据2022年5-9月份实际作业量折算,全年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55吨、二氧化硫0.0048吨、氮氧化物排放量0.36吨。
中国外运(上合)智慧物流园分布式光伏项目在4#,5#库屋面投资兴建1.6兆瓦规模屋面光伏电站
同时,中国外运全面推进减碳措施,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加大推广应用,已利用仓库库顶建成10余万平方米光伏发电, 2023年新增分布式光伏约4兆瓦;在11家港口码头建成岸电设施共37套,岸电容量总量达2037千伏安。
绿色物流专业人才体系建设
绿色物流的长久有力发展,离不开人才力量的培养发展。2023年,中国外运与认证机构合作,量身打造中国外运“双碳”培训进阶课程及课件。同时,选取不少于4个仓库(园区)场景,开展温室气体盘查及现场实操工作。截至2023年7月,已有90名中国外运员工取得了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温室气体核查员认证资格,下一步,中国外运计划在系统内建设一支超过300人的专业碳盘查队伍,全方位为低碳减碳工作保驾护航。
中国外运第一期CCAA(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备案)温室气体核查员基础课程培训
“双碳”目标正推动着绿色低碳相关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全球绿色化、低碳化的“主旋律”下,中国外运紧抓能源革命、绿色革命所蕴含机遇,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探索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发展的最佳路径。中国外运愿与行业内外、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创造更绿色、更美好、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外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