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11万筑路大军,卧冰雪、战高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总长4360千米的川藏、青藏公路,创造了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这条天路不仅连接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血脉,更铸就了无数英烈不朽的传奇。
12月26日,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播出的纪录片《世界屋脊之路》第四集,开篇报道了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技术专家李桦、邹大龙及有关单位组成的科考队伍在川藏公路拉月大塌方中牺牲的感人事迹。
舍身求真:拉月塌方中的悲壮一幕
拉月,作为川藏公路的险中之险,被当地群众称为“盲肠”。长期以来,这一地段频发塌方,阻碍了交通要道的畅通。1967年,为彻底根治这一“病害”,西藏军区与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现招商交科)等单位组成联合科考队,李桦、邹大龙作为技术骨干深入险区。面对频繁的塌方,他们总是冲在最前线,根据李桦当时日记记录:“危险没有什么可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掌握塌方的规律,怎么能制服它?”
1967年6月去往拉月时在泸定桥合影(右一:李桦 中间:邹大龙)
1967年8月29日,如同以往,科考队再一次进入险区。天刚破晓,他们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烟尘滚滚的山崩之地走去,然而这一天,特大山崩猝然爆发,地动山摇,灰柱冲天。李桦、邹大龙等9位科考队友们用生命书写了对祖国的无悔誓言。27岁的邹大龙和31岁的李桦永远长眠在高原,而李桦的妻子当时身怀六甲,未出生的孩子再也无缘见到父亲。
永恒丰碑:“两路”精神代代相传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两路”精神重要批示10周年,也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今年年初,受央视委托,招商交科工作人员配合央视“两路”栏目组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并在2024年11月和李桦家人在西藏林芝波密县汇合,重访烈士牺牲地,为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大量珍贵镜头。如今,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蒋善宝已满头银发,步履微颤,但只要聊起他的同事李桦、邹大龙,就眼角泛着泪光。
两位烈士用生命践行了“两路”精神,这份以血肉铸就的奉献精神,早已融入一代代交科人的基因,如不朽丰碑般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面对祖国边疆的交通需要,招商交科积极持续投身西藏交通和边防建设,每年派遣多位科技骨干援藏。关心高原道班工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与福祉,建立招商局爱心小站,持续7年为那曲学龄儿童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雪岭极寒凭栏处,唯有白桦至凌霄!”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招商交科人正用实际行动续写“两路”精神,为祖国交通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招商交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