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股价:
  • …… 0.000 0.00 0.00%

中国交通报 | 潮起大湾区 同心向未来

——写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之际

2024-02-20新闻来源: 中国交通报


蒋文进 谭睿 王巨彪 王喆 谢瑞芳 张智超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印发,为区域发展带来重要机遇。《纲要》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调水运业在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年来,通过建设互联互通的水运基础设施,塑造港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夯实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根基,港航企业、海事航保、救捞等水运单位主动作为,以更高的要求、更足的干劲、更好的成效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贡献水运力量。


互联互通 织密港口群基础设施网络


《纲要》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珠三角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


项目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力的引擎。近年来,大湾区港口积极推进航道网络和港口网络的建设,港口辐射能级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广州港聚焦打造规模领先的枢纽港口,加大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建设,南沙国际港航中心实现动工,韶关北江码头迎来第二批码头前沿设备,南沙粮食通用码头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一项项工程的落地建设,推动港口枢纽能级稳健提升,助力广州港成为融通全球的“门户枢纽”。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枢纽港,深圳港盐田港区具有突出的深水良港天然优势,可提供“密、多、快、高”的优质航运服务。据了解,2023年,18条新航线挂靠盐田港区,丰富了盐田至北美、欧洲、澳洲及亚洲港口的服务,频密的航线班次为进出口货物提供更丰富灵活的选择。


作为构建现代货运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大湾区港口持续优化完善物流枢纽布局与建设。


广州港发挥南沙港区珠江水系内河网络与深水海港相联结的优势,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海铁联运,加快形成立足湾区、辐射内地、联通世界的综合物流体系。今年1月,广州港穿梭巴士新增“南沙—云浮国际物流港”支线,穿梭巴士支线总数超过70余条;“宜昌—南沙港”海铁联运班列首发,海铁联运箱量、散改集完成吨数和箱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北区仓库平均使用率达100%;广州港物流交割库实现“期现联动”,累计已有超千吨工业硅货物从南沙港完成装箱出口。


在深圳港盐田港区,货物搭乘“海上快线”便可深入腹地,“出海口”被搬到了内陆地区的“家门口”。


2022年3月21日,首趟“东莞—盐田—香港”海铁联运快线在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简称盐田国际)正式启动,采用铁路箱“一箱到底”模式,实现铁路箱从火车到驳船的无缝衔接,优化提升“供港快线”运输效能,保障供港“生命线”。


同时,盐田国际不断完善集疏运网络,畅通海陆双向物流通道,更好地为大湾区乃至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


2023年9月,“渝深港精品快线”正式开通,重庆货物3天内可以到达盐田港区,5天内便能到达香港葵青港区出口。深港携手合作,拓展深港货源腹地向内陆延伸,不仅支持香港航运业的发展,同时也发挥大湾区港口功能助力内陆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盐田国际已开通8条大湾区组合港线路,17条驳船支线、13个内陆港和31条海铁联运线路,服务覆盖大湾区、华中及西南地区。


创新驱动 塑造港航发展新优势


今年以来,广州港联合口岸单位、船代等各方,积极推进“湾区一港通”作业模式,实现进出口货物全程“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1月,“湾区一港通”作业量同比增长超过60%,为广大客户提供综合成本更低,运输时效更优的“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为大湾区联通世界提供高效的便捷的物流通道,推动物流链供应链加速奔跑。


在此基础上,广州港不断提升智慧服务水平,推动港口营商环境提升:锚地监管“无纸化”平台的使用,将锚地水上过驳的申报效率同比提高30%以上;南沙一二期成功上线广州港首个岸电管理数字化平台,进一步提升岸电服务水平。


在创新管理模式的同时,港航企业不断助推邮轮等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作为华南地区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海上门户和邮轮综合枢纽,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开港以来,引进皇家加勒比游轮、地中海邮轮、招商维京游轮、歌诗达邮轮等12家邮轮品牌,实现19艘国际邮轮靠泊,为华南地区居民带来了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航线,大幅丰富了邮轮航线产品。


此外,港口还运营有香港上环、澳门外港、澳门氹仔、珠海九洲等10条水上客运航线,以及港珠澳大桥、深圳湾、前海湾等6条湾区海上游航线。截至2023年年底,共接待游客超过2918万人次,其中邮轮游客超103万人次,邮轮客流规模已跻身国内邮轮港口第一梯队。


邮轮经济的复苏促使码头口岸国际中转通关模式不断创新。2022年7月,蛇口邮轮母港旅客国际中转区竣工验收。启用后,港澳高速客船或国际邮轮旅客到达蛇口邮轮母港,即可在国际中转区免签换乘,无需从入境厅办理入境手续后、再从出境厅办理出境手续,大幅缩短中转动线距离和时间,提升中转体验。


创新引领,服务至上。为满足旅客多元化需求,招商邮轮旗下湾区游轮还结合现代科技推出数字化服务小程序个性化产品如“湾湾探险队”IP、主题演艺等,向旅客展现独特文化魅力与湾区风情,提供卓越个性化航运体验。


多元共治 筑牢水上交通安全防线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交通安全多元共治格局基本形成,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过去,港澳非公约船舶年进出港数约12万艘次,因体制机制不同,船舶经常受到粤港澳三地海事管理机构的重复检查,导致船舶通关效率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广东海事局会同粤港澳三地海事管理机构,明确非公约船舶检查工作程序、检查目标船选船标准,构建“一套选船程序、一套检查标准、一个信息平台”管理模式,实现非公约船舶检查信息在三地的互换、互通、互享。机制建立以来,非公约船舶检查频次减少20%以上。


为进一步推动海事合作机制趋于完善,广东海事局持续推动高速客船检验标准取得技术创新。未来,内地、香港、澳门在珠江口水域运营的高速客船即将实现技术标准统一。


除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协同外,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为服务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发展,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制定支持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服务举措,开展8座沿海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基站补点建设。开展航标效能及沿海航标运维情况评估,大湾区航标“四率”均超部颁标准。持续提升通信履职能力,海区通信业务布局进一步完善,播发安全信息19.1万条,为珠江航运安全港口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在多方合力下,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守牢大湾区水上交通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完善防台风应急预案。2023年,成功防御台风“泰利”“海葵”等极端灾害性天气,启动防台风应急响应13次,实现防台风防汛工作零伤亡、零事故。


广东海事局持续深化搜救信息通报和搜救合作,常态化举办粤港澳三方海上搜救演练,2021—2023年,粤港澳三地海上搜救部门共开展信息通报(海上报警信息核实)741起,组织开展联合搜救行动34起,其中协调香港搜救飞机37架次、港澳船艇4艘次参与广东省海上搜救行动,成功救起10名海上遇险人员,充分展现了粤港澳三地跨区域搜救互助机制的成效。


作为国家海上专业应急救捞队伍,广州打捞局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5年来,广州打捞局在大湾区周边海域共完成了海上救助和应急抢险打捞73宗,获救人员130名,获救财产价值近26亿元,高效完成了珠江口“OEI TAN CANG 01”轮、深圳海域“盐田拖12”轮、惠州海域“子洋668”轮、茂名海域“新昱洋”轮,香港海域“港鸿6”轮、“友联壹号”浮坞等多项打捞,有力保障了大湾区周边海域航路畅通、港口有序运行及海洋环境清洁,为大湾区水上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工作提供坚实保障。